全城7x24小时免费上门,您的生活服务帮手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板打蜡

腾势汽车逆袭启示录: “贵族合资”败给“技术自主”

发布日期:2025-05-25 06:05:46 浏览:37375

真正懂车的人,应该发现了最近汽车市场明显出现了一个亮眼的动态,那就是出身于名门富二代却寂寂无闻10多年的腾势汽车,现在是越来越火了。

现在的腾势到底有多火呢?一句话总结可以说是威风八面、大杀四方。

腾势D9连续两年MPV销冠,Z9GT猎装轿跑剑指保时捷Taycan,现在腾势N9成为旗舰SUV爆款,直接改写了豪华SUV的市场格局。至此,腾势品牌已实现轿车、SUV、MPV三大品类的强力覆盖,在国产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领域,成了门面担当。

但是,谁能知道腾势这腾空一跃背后的曲折故事是多么地发人深省吗?绝对堪称是一部写实经典。

2010年,比亚迪与戴姆勒奔驰各自持股50%成立腾势汽车,一个手握全球顶尖电池技术,一个自带百年豪车制造基因,这场合作被业界视为“新能源贵族联姻”。然而,12年间腾势累计亏损超40亿元,年销量长期徘徊在千辆级别。

但比亚迪从2021年持股90%到2024年全资收购腾势品牌后,腾势汽车开始绝地反弹,腾势D9以月销破万的成绩登顶高端MPV市场,2024年品牌均价跃居中国市场第二。而这场“咸鱼翻身”的背后,却藏着中国汽车工业最深刻的转型密码。

那么腾势当年为何会输在起跑线呢?

首先是战略定位上的错配。因为开始腾势汽车在戴姆勒的影响下,实际上是在用燃油车思维造电动汽车。

腾势初期产品定价直逼BBA,腾势400、500售价高达40万元,却仅提供基础续航与配置。对比同期的特斯拉Model 3已搭载Autopilot自动驾驶,腾势的智能化几乎是空白。更致命的是,其销售渠道沿用传统4S店模式,与电动汽车用户追求的“体验式消费”格格不入。

结果就是,2014-2017年,腾势累计销量不足1万辆,而同期比亚迪e5年销量都已达到了2.4万辆;2020年腾势X上市后月均销量仅几百辆,但同期的理想ONE月销量已破5000辆。

其次,表面看,腾势整合了比亚迪的电池与戴姆勒的底盘调校技术,但实际运作中双方存在深层矛盾,最终让这场合作变成了“貌合神离”的联姻。

技术主导上,戴姆勒希望沿用传统燃油车平台改造电动车,而比亚迪坚持纯电平台开发,导致腾势车型续航短、空间利用率低;这样也导致了双方对品牌优先级的矛盾,戴姆勒将资源倾斜至EQ系列,比亚迪则因王朝网、海洋网销量暴涨,无暇顾及腾势,腾势直接沦为了“技术试验田”。

2017年,戴姆勒曾将腾势车型纳入奔驰4S店销售系统,但最终经销商因利润低、库存积压严重,拒绝主推腾势,该计划随后不了了之。

还有一方面,就是早期的腾势其实是掉进了流量陷阱,存在着过度依赖“品牌光环”的事实。腾势汽车早期主打“比亚迪+奔驰”双品牌背书,却忽视了用户对产品价值的感知。其广告重点突出“德国工艺”“比亚迪电池”等标签化宣传,却并未建立独立的品牌认知。对比蔚来通过用户社区运营、理想用“奶爸车”精准定位,腾势的流量策略就显得比较老旧和低效。

以上这些,应该说都是腾势品牌长期一蹶不振的重要原因。

那么,比亚迪主导后的腾势汽车,又是如何让它“起死回生”的呢?下面关键点来了,请大家仔细聆听。

首先第一招就是技术平权,用“硬核科技”重塑高端基因。

比亚迪控股后,第一件事就是向腾势注入了四大核心技术:

第一就是‌易三方技术平台。这是全球首个实现三电机独立驱动与后轮双电机独立转向的技术平台。它赋予车辆3.9秒破百的澎湃动力,并通过4.65米超小转弯半径解决了大型SUV的操控难题。腾势N9配备了这一平台,实现了圆规掉头、智能蟹行等功能,在狭窄路况下展现出媲美A0级小车的灵活性‌。

第二就是‌云辇-A双腔空气悬架。它通过智能调节悬架刚度与高度,实现了从舒适巡航到激烈驾驶的全场景覆盖。实际体验中,就是车辆在通过减速带时的颠簸感大幅降低,高速过弯时的侧倾控制优于多数百万级豪华SUV‌。

第三就是‌天神之眼B智驾系统‌。搭载激光雷达与300TOPS算力芯片,支持高快领航、城市领航及代客泊车等功能。系统在高速自动变道、拥堵跟车等场景中表现稳定,能显著降低驾驶疲劳。

第四就是‌2.0T超级混动系统。它的突出贡献就是,能使CLTC工况下纯电续航超过200公里,综合续航达1300公里,兼顾经济性与长途出行的需求。亏电状态下百公里油耗仅7.29升,打破了“混动SUV油耗高”的传统认知。‌

第二招就是用户共创,从“闭门造车”转向“场景革命”。

具体来说就是颠覆传统豪华车“工程师思维”,转而以用户场景定义产品。

比如腾势D9,针对商务与家庭需求,设计了“三七布局”(7人乘坐+7个登机箱+7套背包空间),首创露营模式、观影模式等四大场景。

再比如腾势N7,联合帝瓦雷打造的沉浸式音响系统,配备了智能电动门、二排座椅10向电动调节,将“移动客厅”的概念一步落地。

第三招就是用“新零售”模式打破合资桎梏,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渠道革命”。

比亚迪废除了腾势原有4S店模式,转而采用“直营+经销商加盟”的混合网络:

具体讲就是,在一线城市核心商圈开设体验中心,强化品牌科技形象;在二三线城市布局服务网点,降低用户购车门槛;2025年腾势还将布局欧洲、东南亚市场,在慕尼黑车展发布Z9GT猎装轿跑,与保时捷Taycan同台竞技。

经过这么一番神奇的操作,腾势品牌的命运就被改写啦!

2022年腾势D9上市后,订单量7天破万,2023年全年销量11.9万辆,超越别克GL8成为MPV销冠。

2024年腾势品牌均价达42万元,超越宝马40万元、奥迪38万元,仅次于奔驰45万元。

2024年腾势线下触点突破500家,较2021年增长10倍。海外订单占比达15%,D9在泰国售价超200万泰铢,仍供不应求。

5月21日,腾势N9在比亚迪济南工厂迎来第10000辆整车下线的里程碑时刻,第10000辆整车下线不仅代表着腾势品牌赢得了市场广泛认可,更以科技实力重塑了大型旗舰SUV的市场格局,展现出了国产豪华汽车品牌的中国速度。

腾势的经典逆袭证明,依赖外资技术授权或品牌背书的“拿来主义”难以持久,“靠人不如靠自己”。

腾势最终实现了技术、渠道、品牌的自主掌控,这也正是比亚迪2024年销量突破400万辆、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销冠的核心逻辑。

从戴姆勒弃子到比亚迪明珠,腾势的逆袭不仅是经典商业案例,更是中国汽车工业从“市场换技术”到“技术换市场”的缩影。未来已来,属于中国汽车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关注战略企划枪手说市场,涨知识听有见地的观点,老铁们再会!